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人口的平均壽命逐年增加,由民國99年的79.18歲到十年後的民國109年的81.3歲,平均成長了2.12歲,而國衛局的資料顯示約有九成的成人有牙周病,其中47%的牙周病患者有嚴重的牙周病,40%在65歲時只剩下不20顆牙,以此對比人的平均壽命可看出一生中約有15年過著缺牙的生活,因此年長者面臨老年期間無牙或嚴重缺牙,造成咀嚼與吞嚥因此受限,營養的攝取也因此受限,造成生活品質的下降。
隨著醫學的進步,不僅有植牙、牙橋、活動假牙的療程更有全口重建的規劃,透過全口環境的重新建立,進行牙周病、齒顎矯正、假牙贋復等跨牙科療程的計畫,為齒列與牙周狀況做一個全新的打造,常見的全口重建可分為全口植牙、植體覆蓋式植牙、全口假牙等,以下就由清水亞緻牙醫診所何銘哲醫師為大家說明:
一、全口植牙:
一般患者所知的植牙多是單顆缺牙所需進行的植牙療程,而全口植牙就是大範圍的缺牙,以單顆植體一支一支植入齒槽骨區,人工植體間互相非連接狀態而式獨立分開,清潔上與自然牙無異,可透過牙線清潔各個齒縫間,清潔死角少可降低牙周病的發生,透過植體與齒槽骨的骨整合可使植牙有高穩定度與高承受咀嚼力,但植牙前對於牙周的穩定度相對較嚴苛,如同蓋房子前須先顧好地基的穩定,避免牙周不穩固植牙也不堅固,植體對齒槽骨的刺激也可避免牙齦的萎縮或齒槽骨的流失,但整體的療程時間也會因此拉長。
二、活動假牙:
活動假牙式傳統年長者做全口重建的治療方式,利用金屬扣或磁鐵將區域性或全口的假牙掛在牙床上,透過上下顎骨的牙齦與假牙之間的摩擦力穩定,咀嚼時容易搖晃造成咬合力的不穩固,同時因齒槽骨未受植體的刺激容易牙齦萎縮與齒槽骨的流失,假牙也容易造成牙齦摩擦導致萎縮,密合度也會逐漸下降,每隔一段時間醫師會建議重新製作,避免假牙與牙齦之間的不密合。
BPS吸附式假牙結合歐洲BPS材質專利與日本SEMCD吸附性假牙的技術,採閉口式印模方式取代傳統的活動假牙,類真空效果吸附能力較佳,免去假牙黏著劑仍可保穩定牢固與美觀自然,針對每位患者的口腔狀態量身打造大幅提升咀嚼功能。
三、植體覆蓋式活動假牙
結合植牙的植體與活動假牙的雙重搭配,單顎植入2~4根植體,支撐活動假牙,醫師也會評估患者口腔狀況,盡可能保留部分的良好牙根,保留齒槽骨提升咬合力度作為支撐,清潔時可將假牙拆除,假牙也可定期更新保養避免因清潔不佳造成相關植體周圍組織感染導致植體牙周炎。
全口重建是個浩大的手術治療,在術前應讓醫師詳細的評估過去的口腔病例史,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還要確認口腔內有無其他疾病,確認皆無問題後再進行全口重建。清水亞緻擁有全口重建所需的各項療程專業醫師,透過醫師們偕同打造專屬患者的治療計畫,可以讓患者找回過往的口腔完整性以及正常的咬合力,重拾良好的生活品質,得以改善身體的小病痛,想要讓身體健康強壯,就從牙齒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