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牙齒蛀牙或缺損經過醫師的治療後,通常需要針對患者進行填補或使用牙套保護,以避免傷口再次遭受細菌感染,以往較常見的填補醫材是樹脂和銀粉,這兩種屬於健保有給付的項目,而近年來越來越常聽見的治療方式則是「3D齒雕」。
什麼是3D齒雕?什麼是樹脂?什麼是銀粉?當我需要補牙齒時,我該選擇哪種呢?患者在牙齒沒有不適或者疼痛時,大多是於定期檢查時知道自己需要進行補牙的療程,面對醫師的告知,第一個直覺反應常是:「差別在哪裡?」清水亞緻王欣如醫師針對不同補牙方式進行說明。
樹脂補牙的主要材料是複合樹脂,在樹脂內加入70-80%的無機物填充料,樹脂材料的可塑性較高,填補時利用照光聚合使樹脂硬化,而無機物填充料提供材料的體積、穩定性、強度與耐磨度,但因照光使樹脂收縮密合,大小面積較難掌控因此偶會發生補完牙後仍有縫隙造成二次蛀牙的狀況 。
而在樹脂補牙之前大多數是使用銀粉補牙,銀粉的填充技術比起樹脂更快、更容易,銀粉在牙齒上的作用是會隨著時間產生氧化物,氧化物會讓銀粉越來越緊緻、細密也較耐用。但銀粉的調製過程中有機會造成汞蒸氣的揮發,當銀粉硬化後,內含的汞相對安定,不至於會影響身體,台灣人的健康意識抬頭,擔心銀粉中的汞會危害健康,現在就較少使用銀粉補牙了。
樹脂補牙與銀粉補牙皆是屬於健保給付的補牙項目,若是想要讓自己的牙齒看起來與原生牙更相似,擁有高硬度且耐用,醫師會建議患者選擇自費的3D齒雕進行治療。
3D齒雕是以陶瓷為主要材質的琺瑯質,藉由口內資料的取樣,再以研磨機打磨製作成客製化的形狀,接著黏貼於患者需要補牙的位置上,讓3D齒雕密合於自然牙的咬合面上,保護牙齒。3D齒雕可分為「陶瓷嵌體」與「陶瓷覆蓋體」,差別在於患者牙齒的缺損範圍大小,若缺損面積較小,甚至是細小的裂痕,可以使用陶瓷嵌體方式鑲嵌在缺損的位置上;反之,若缺損的面積較大,就可以使用陶瓷覆蓋術的治療方式,製作出一頂模擬牙冠,覆蓋於患處,陶瓷蓋冠術不像牙冠套一樣將整顆牙齒包覆,因此也較不會有不適感。
3D齒雕分為陶瓷嵌體與陶瓷覆蓋體,若患者牙齒是缺角的這種狀況,可以利用陶瓷嵌體的方式填補缺角;而陶瓷覆蓋體是屬於根管治療或蛀牙後,牙齒有大面積的缺損或坑洞,即可使用陶瓷覆蓋體,陶瓷覆蓋體的範圍大、因此需要注意的細節更多,價格自然也會比較貴一點。
對於3D齒雕的治療流程可簡單分為3個步驟。
1.術前注意:可能是牙齒蛀牙或根管治療後,導致牙齒都出現問題需要填充,經過治療與清創後吧,醫師會使用臨時填充物保護牙齒避免細菌再次侵襲。
2.製作3D齒雕:3D齒雕是需要根據患者的牙齒形狀取樣製作的,需要等待一至兩周工作天,這段期間患者應該避免使用受損的牙齒咀嚼食物,或是飲用過熱、過辣等刺激性的食物,用餐後要立刻刷牙保持牙齒清潔,讓患齒避免種種的傷害。
3.術後保養:安裝上齒雕後的一小時內,切勿食用食物,等待齒雕與牙齒緊密結合後,齒雕即能有類原生牙般的外觀,能正常的使用牙齒、牙線等潔牙工具。
3D齒雕在患者正常食用的狀況下不會輕易脫落,保養得宜使用年限可以很長。不論是缺損、蛀牙還是根管治療後的牙齒,若有出現缺角、大面前的缺損都可以使用3D齒雕的方式來修補牙齒,讓牙齒恢復原有的外觀,清水亞緻牙醫醫師們特別提醒患者:「一定要善用健保的半年洗牙定期回診,讓醫師好好掌握每顆牙齒的狀況,避免日常清潔未做確實,牙周病、蛀牙通通找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