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矯正是一場漫長且難熬的馬拉松,然而部分患者在渡過辛苦的矯正期後卻發現門牙竟有黑色的三角形縫隙,不僅與矯正前所想的美觀齒列有所落差,還可能堆積食物殘渣,進而引發蛀牙及牙周病等惱人的問題,究竟甚麼是矯正黑三角,又有那些補救方式呢?今天就讓專科醫師告訴您。
矯正黑三角並非每個矯正患者都會遇到,形成黑三角的原因也不是因為矯正失敗,主要是在矯正前齒列混亂的狀況下,重疊的牙齒可能會把牙肉推開,導致牙肉位置相對較低,或是因難以清潔使得牙齦發炎或有牙周病,讓牙肉逐漸萎縮,這些狀況在齒列凌亂時可能還不明顯,但經矯正過後牙齒會被調整至正確的位置,然而較低的牙肉並不會長上來,萎縮的牙齦一樣空在那,在視覺上自然就形成了所謂的矯正黑三角;另外還有一種情形,就是天生牙齒形狀呈現上窄下寬,在矯正之後牙齒回到正確位置,牙齒頂端自然就會出現較大的縫隙了;這些惱人的縫隙除了會對外觀造成影響之外,說話時也容易有漏風或噴口水的情形,讓場面變的頗為尷尬;此外,由於缺少牙齦的保護,使得黑三角的區域容易殘留食物殘渣,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若沒多加注意很有可能會造成各種口腔疾病。
那麼牙齒都已經矯正完了,黑三角還有辦法處理嗎?其實矯正黑三角並非是無法改善的,首先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使用補肉的方法將齒縫填補起來,不過補肉需要進行手術,且需度過術後傷口恢復期的不適感,並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接受;另一種方式是樹脂填補,雖然使用樹脂縮小牙縫不需進行手術,對牙齒的傷害也較小,但要補出顏色、形狀都與鄰牙相近,對於醫師技術要求會較高,且樹脂也容易有染色或硬度不足等問題。除了上述兩種療程之外,有預算的患者不妨可以考慮以陶瓷貼片的方式做處理,雖然會削磨部分齒質,但裝上貼片後除了有填補牙縫的效果外,同時還有調整齒色、微調齒形的效果,搭配陶瓷材質的高透光度、高生物相容、高硬度及耐用度,能讓完成後的牙齒不只解決美觀問題,還能兼顧功能性。此外,若是有矯正需求的患者則可以選擇矯正後靠攏的方式,先修磨齒形再透過矯正的拉力將兩側牙齒併攏,縮小齒間的空隙,以上的方式並沒有哪一種是最好的,患者應根據自身狀況並經由專業醫師評估過後再做選擇。
雖然有許多的方法可以改善黑三角的狀況,但若能在矯正的初期發現並納入療程規劃,或許就能讓後續治療更加省事,清水亞緻牙醫的蔡雅伃醫師是衛生福利部認證的矯正專科醫師,本身在矯正相關領域就非常專業,在術前便能完整精準的掌握患者口腔狀況,有任何問題都能提早應對,為患者量身打造適合的療程,提升整體治療品質,讓矯正後的牙齒更符合預期,最後蔡醫師也提醒,無論是進行牙齒矯正或改善矯正黑三角的問題,建議患者都要保持耐心並積極面對,相信只要好好和醫師做配合,最後一定能夠重拾自信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