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兒童矯正方式好多種,怎麼選比較好?

兒童矯正方式好多種,怎麼選比較好?

矯正不只是大人的專利,更要趁年紀小的時候進行”早期矯正”,效率會更好也讓小孩更有自信,不過在決定要幫小寶貝做矯正治療時,許多家長常常會陷入煩惱,因為市面上有許多不同的矯正方式,每種方法都各有特性和優缺點,真的讓人不知道該怎麼選起,今天亞緻就帶各位爸爸媽媽來認識幾種常見的矯正工具,讓您在小寶貝挑選矯正方式時不再無所適從。

在談矯正方式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兒童換牙主要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換牙時期(8歲前)

第二階段:混合齒列期(8-12歲,也就是黃金治療期)

第三階段:恆牙期(12歲後)

一般來說,如果評估過後確實有需要,會建議在混和齒列期,也就是所謂的黃金矯正時期進行矯正,由於這個時候孩子的顎骨還在發育,牙齒也正值新舊替換的階段,移動速度會較快,此時介入治療通常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過並非牙齒凌亂就一定得要進行矯正,如果經過醫師判斷後,對於整體咬合功能及鄰牙沒有產生太大影響,那麼可以先留意觀察,若有狀況再與醫師進行討論;但假如有以下情形時,就建議要認真與醫師討論評估的必要性囉。

1. 齒列擁擠:牙齒彼此重疊或擠壓。

2. 顎骨發育異常:顎骨發育不對稱,單邊發育過度或不足。

3. 恆牙異位生長:恆牙生長空間不足,影響鄰牙。

4. 暴牙、戽斗:上顎(或上排牙齒)、下顎向前突出,無法正常咬合。

5. 開咬、深咬:上下排牙齒咬合時牙齒不能接觸,或閉合時上排牙齒過度覆蓋。

6. 錯咬:咬合時牙齒交叉錯位。

7. 口腔習慣不良:吸奶嘴、吃手指、張口呼吸或是舌頭位置擺放錯誤等,這些不良習慣長期下來皆會影響牙齒及骨骼的發育。

接下來是家長們最煩惱的問題,兒童矯正該怎麼選?矯正工具比一比

市面上常見的兒童矯正主要分成傳統矯正、隱形矯正、口腔肌功能矯正等三種方式。

傳統矯正

可說是縮小版的成人傳統金屬矯正,同樣是將金屬矯正器黏貼於牙齒表面,再利用金屬線等器具輔助牙齒的移動,雖然傳統矯正價格較為便宜,但配戴時容易有不適感,且也容易刮破嘴巴,清潔上也較為不易,孩子在配戴時家長可能要稍加留意,不過傳統矯正器擁有較強的矯正力道,面對複雜的齒列問題在治療上會更有效率。

兒童隱形矯正

隱形矯正則是使用特製的一體成型牙套,透過每日定期配戴,並根據牙齒移動狀況更換新牙套,一步步將牙齒推到理想位置,由於這種牙套透明且富有彈性,相比傳統矯正器來說,在美觀性和舒適度上有大幅的提升,且可拆卸的特性能使進食和清潔更加方便,但由於牙套需要自行配帶固定時數,且拆卸上相當容易,因此建議家長要盯緊孩子是否有乖乖戴上,以免影響最後的矯正結果喔。

肌功能矯正

相較於前面兩種骨骼矯正的方式,肌功能矯正(如台灣常聽到的知名品牌MRC)是一種利用肌肉訓練來移動整體齒列的治療方法,主要目的是改善口腔周圍肌肉的協調性和功能,從而促進正常的咬合和牙齒排列;肌功能矯正會透過配戴特殊牙套,並搭配一系列針對口腔肌肉的練習,如吞嚥方式、發音練習、呼吸習慣、舌頭擺放位置等,以助於養成正確的口腔習慣,並使牙齒能依正確方向生長;不過要注意的是,肌功能矯正通常用在調整整體齒列,假如是單一牙齒挪動或旋轉,可能還是要選擇一般的矯正方式會更有效果喔。

看完本文,大家是不是更加瞭解各種正方式了呢?清水亞緻牙醫齒顎矯正專科蔡雅伃醫師提醒家長們,在選擇矯正工具時,都應該根據孩子本身的個性、口腔條件、治療原因,以及孩子的配合度來決定,並充分了解不同矯正方式的特性和日常維護方式,才能對症下藥確保孩子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當然在矯正結束後也別忘了乖乖戴上維持器,才不會讓辛苦做完的療程功虧一簣喔。